科普工作者、策展人、自由撰稿人、自由摄影师。 编辑出身,走过全国。 致力于人间风味的不入流研究,专注记录「地理/文化/历史/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思考,并呈现一个「行者/茶客/书生」应该有的体悟。 季度价格就是一壶茶的价格,请我喝茶,我讲故事。 精力原因,一周平均一更,还请见谅。
谢谢你来到这里,
在我们开始写作与阅读的关系之前,
请听我娓娓道来。
重新恢复持续写作,这事我琢磨快一年了,每每将要下定决心时,自己总会很快站到自己的对立面,成为阻碍自己行动的绊脚石。没办法,我一直是那种万分纠结的人,总在担心做了事不会有好的结果,又总在担心过程中自己会缺了什么必要的东西、或是多了什么不必要的东西,既不尽兴,也不享受。
但这一次,我还是说服自己「轻装上阵」了。且不论内容如何,我只管老实而真诚地书写即可,尽可能把这个专栏循着自己的「修行」坚持下去。
我曾在环中国穷游结束后进行过关于旅行经历的连载,忙活一段时间后终是不了了之。一是嫌自己学养不够,心里的诸多「新名词」都未来得及细细消化,致使每一次备稿都花费极大心力用于考证雕琢而非思考,让我非常不满;二是嫌自己才情不足,许多曾经令我大受触动的瞬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心境和词句去还原表达,一来二去,就越是担心写坏玷污,也就越是不敢下笔;三是嫌自己贪念太强,总是想着一步到位,在形式和排版上都做到十全十美,在内容上尽可能言之有物、言之确凿……结果就是,终于有一天我伏案坐了半天也没写下半个字,那时候我就知道我需要停一停了,人生还很长,好好收拾好自己再重新出发吧。
及过三十,许多不可回避的烦恼铺天盖地而来。时间在变快、记忆在衰退、生活在琐碎、事务在繁杂,这些不可逆的变化都在试图加剧心态的浮躁和思考的浅薄,每过一年,都让人更加深刻的体悟到时光的缺失与虚度。今年不意间获知好友离世,在这方面适时给了我极其沉重的一击。我自认为我恰逢其时又自作主张的引导可能是驱使她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关键之一,虽然开启了她对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探索,却也间接导致了她的意外离世;与此同时,重新审视我和她的往昔让我猛然意识到,那么多在我生命中来了又还的人都已经在朝向自己人生里更多可能性大幅迈进了,而我不知不觉间已经慢了下来——也不是全然没有努力,但只是静静地徘徊在那里,看白驹过隙,看世事无常。当然,如果我笃定我人生的边界就在这里,往后的日子绝无可能有更多突破的可能,那驻足并认命,也不失为一种完满的人生。但如果是那样,我还是我吗?
于是我猛然意识到,如果我不坚持修行,学点什么,记录点什么,思考点什么,我失去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甚至于,我有没有来过这个世界,都可能没有什么区别。如此这般,「小报童」里虽然不会有我的全部,运营一个「小报童」虽然要耗费极大心力,但「小报童」反倒成了能够把人生的修行延续下去的理想选择了——种下一堆种子,在耐心等待过后欣赏它的发芽,就像我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中国遍路旅行一样。
「小报童」是我非常欣赏的产品人少楠与他的团队一起开发的一款付费内容推送平台,特点是没有广告。在发布端平台,作者只能使用文字加粗划线、插入图片等几种极其基本的markdown类操作来编辑自己的文字,毫无「矫揉造作」的可能性可言,因了这样的设定,作者在被强制「断舍离」后,很容易便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纯文本创作之中;而在阅读端平台,读者无需下载APP,无需记住任何网址或密码,只需依据作者提供的二维码进行服务订阅,约定好文字推送时机(每天一次或一周一次),之后便可以安心等待排版精美的文章到来。这样简约轻快的互动方式,一如少楠开发的另一款轻笔记软件flomo,除了能实现更私密、更定制化的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交付或产品交付,还有机会实现一种曼荼罗式的私人精神空间——读者更像是被授权进入这一空间的参观者,比起知识星球、知乎专栏、公众号等等,这种创造的「可能性」更打动动机纯粹的我。
收费是「小报童」一个颇为有趣的硬性设定。关于收费的逻辑,少楠在他过往的文章里有过一定的诠释,在那篇文章里,他的朋友劝他,“你应该收费,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让买的人投入注意力,让你也有履约的压力。”我深以为然,但在此之上,我其实更关注收费这件事在「曼荼罗」空间里的存在肌理——这一次持续写作完完全全是我个人的一项自我修行,无论是否有外人围观,无论是否产生影响力和直接收益,我都希望借助空间运营,把对我个人过往回忆、见识、思考的梳理工作尽可能持续下去,使之在长期「我与我周旋久」的过程中,有机会孵化出我人生的更多种「可能性」。在此逻辑下,任何读者走入我的「精神花园」并因此付了费(我相信如果从未对我足够关注或欣赏这件事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对我也是一种极正向的「精神供养」,这不禁将促使我认真对待我的修行,也将无形驱使我更积极挖掘并点亮更多「可能性」——这是一种极正向的互动。
我对金钱向来看得很淡,只要拥有能维持最普通的人最基本尊严的生活条件,其他一切不得已时都可以爽快舍弃。对于「小报童」,我也全然没有发展副业的心机。目前,我把专栏的价格定得比其他所有个人专栏都低——差不多就是喝点奶茶的水平,从提供持续推动力的角度来说也已经足够。当然如果合适的话,这些钱我也会把它尽数投入到合适的民艺扶持项目中去——我和上文提到的离世好友都对这个领域抱有很高的热情,只要来逛我「精神花园」的人不是特别少,对于持续点亮一盏微弱的民艺烛光也已经足够。
我的「小报童」里会有什么,实际上取决于我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人生履历极杂。我是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出身的,还学了点广告、编导、排版、视效和工商的皮毛,过去十年从事过与政治、新闻、文化、旅游、宣传、出版、写作、策划、展览、科普等有关的工作,创过业,当过几个图库、机构的签约摄影师,又长期关注人文地理、历史、非遗、考古、建筑、博物馆、社会学、民族学、设计、摄影、乡村振兴、国际政治、天文、博物学等领域的情况,还曾经花了两年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不间断穷游,当过很多人的「树洞」。在这一次的「小报童」修行中,我不仅会继续我之前中断的经历连载,融入我近些年的思考,将更多印象深刻的事如实记录下来,时不时结合我的摄影作品记录一些更加细碎的片段,还会时不时分享我对世界、行业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并更加随意地记录我近期阅读和工作时产生的想法。当然,一些一直很想操作的定制型专题内容,也会放在「小报童」慢慢连载、慢慢集结成型。
我并不认为我人生的「可能性」应该被某一段回忆、某一份工作所定义,也许未来随着我兴趣的变化、经历的变化,我的「精神花园」也会出现更多目前设想不到的内容。具体会有什么,是小说,还是诗歌,抑或是更专业的学术性专题,谁知道呢。但至少我目前可以肯定,我过往的经历和我所掌握的学识绝无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我这里,你大概获得不了可落地执行的方法论,也无法因为订阅我的专栏而获得人脉。我的「精神花园」只能让你的视野因为我的存在稍稍有点不一样,有机会关注到事物更多的「可能性」,仅此而已。
很多时候,功利主义的思维导向频频让我视线模糊,渐渐忽略生命的本质是一场修行,是一段旅程,但最终我都把自己拉回来了。其实,不论年岁如何变化,火力全开、手脚并用地寻求一切可能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源源不断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更不容易留下遗憾,不是吗。
阿酱写于癸卯年五月
自从人类发现了工业化制糖的方法后,很多人患上了一种“糖瘾病🍬”。 自从信息时代获取信息让呼吸一样容易,我们很多人也患上了“信息糖瘾”。人们不缺富足的信息,人们缺的是符合身体所需的“信息糖🍬”。 小报童的付费专栏给了很多人丰富的“合胃口”的信息饮食,但是一直都缺乏一个让我们这些信息老餮挑选的“精品信息超市”,所以才有本站的缘起。 --XiaoBot.Store,一个小报童专栏“精品超市”。
小报童是一个付费内容服务(newsletter),由 “@少楠” 和 “@light” 主理制作。目标在于帮助创作者把洞察内容转化为价值,在小报童,体面地用心创作,并获得体面的收入。 --XiaoBot.Store
小报童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小报童投递”,没有app提供下载,也没有小程序。你可以在本站首页 https://xiaobot.store 寻宝,找到适合自己的小报童专栏,付费订阅后,官方微信公众“小报童投递”会给你发送订阅订单通知。 --XiaoBot.Store
小报童不是: 1️⃣不是社群工具: 专注帮助内容创作,无社群。如需社群工具请考虑: 知识星球 2️⃣不做广告变现: 不提供广告变现模式。如需广告变现请考虑: 头条号、公众号、百家号 3️⃣不做算法推荐: 不通过算法博取大众眼球, 如需算法推荐请考虑: 小红书、B站、知乎 --XiaoBot.Store
每个创作者可以开通多个付费专栏。 小报童有两种付费模式: 1️⃣订阅制模式,适合和读者建立长期联系。 2️⃣买断制模式,适合把知识广泛持续传播。 --XiaoBot.Store
付费专栏有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让买的人投入注意力,让专栏创作者也有履约的压力。当然,如果创作者因此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也是很好的事情,对吧。🙋
为了及时地获取课程更新内容,建议你将小报童的投递频次设置为“每天汇总”。 1.进入”小报童投递“公众号。 2.在右下角“我的”找到“投递设置”。 3.将投递频次修改为'每天汇总'。 --XiaoBot.Store